近日,我校临床专业8名学生利用暑期开展“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现状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他们深入多地基层医疗机构,通过调研、访谈基层医生,洞察基层医疗面临的困境与挑战,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建言献策。
基层医疗:硬件有基础,短板仍突出
在对基层医生的访谈中,全科医生李鑫((从医30年,就职于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)介绍,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常见病、慢性病的诊疗设备,如血压计、心电图、B超等基本够用,但与大型医院相比,CT、核磁共振等高端设备匮乏。药品配备方面,以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感冒发热等常见病用药为主,多数情况可满足需求,遇特殊药品需求则需建议患者前往上级医院。
人员配置上,基层医生和护士数量整体紧张,年轻医生流动性大,门诊压力与工作量居高不下。不过,国家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、乡村医生培训、设备补贴等支持,让基层医疗条件有所改善,但在人才引进、信息化建设上仍需加强。谈及基层医疗最大挑战,李鑫医生直言,人才匮乏留不住优秀医生、患者更信赖大医院导致信任度不高、信息系统不完善与大医院对接不畅,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。
基层医生:在挑战中坚守,于成长中担当
邱旭医生(医师、中共党员、优秀卫生工作者,就职于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丁营分院 )分享了基层工作日常。他每天8点到岗,先梳理慢性病随访记录,上午看20 - 30个病人,60%以上是内科相关,涵盖高血压、糖尿病常规复诊,以及感冒发烧、支气管炎、老年急性发作等。下午常下沉社区,为行动不便老人测血压、调降糖药,还需处理突发情况。
(图片二)
从学生到基层医生,邱旭坦言最大挑战是课本到实战的落差。基层患者症状不典型,要求医生知识全面,他通过反复研读《基层全科诊疗指南》、跟上级医生抄方查房,逐步适应。面对患者对治疗效果预期与实际条件的差距,如高血压患者不理解长期监测必要性、拒绝检查,他以身边案例耐心沟通,依循指南和设备限制科学应对,怀疑心梗时严格按流程判断,及时转诊。
对于学弟学妹,邱旭建议,想走基层医疗路,要耐住性子,基层虽缺高端设备和复杂病例,但能培养全面能力;要走进社区,积累信任,基层医生的底气源于专业能力,虽难成顶尖专科医生,却能做一群人的“健康依靠” 。
此次社会实践,也采访了其他老师(图片三,图片四)他们希望学生们以调研为笔,书写对基层医疗的观察与思考。基层医疗在设备、人才、信任、信息等方面的现状,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期待更多关注与行动,助力基层医疗提升,守护群众健康 “最后一公里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