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智慧养老的普及,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。2025年6月—2025年8月,本团队对105位5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,深入揭示了老年群体对于智慧养老服务的真实需求和接受态度,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一、健康保障为核心,需求多元丰富
调研数据显示,健康相关服务是当前老年人最为关注的养老领域。超过六成(60.95%)受访者坚持每年进行体检,体现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。此外,22.85%的老人表达了对紧急救援和呼叫服务的迫切需求,20%的受访者需要陪诊陪医服务,显示出老年人对健康安全保障的强烈诉求。
在生活辅助方面,助餐配餐服务需求占13.34%,上门协助卫生清洁需求为8.57%,而居家照护的需求相对较低,仅为3.81%。值得关注的是,17.14%的老年人对情感陪伴服务有较强需求,反映出当前养老服务在情感关怀层面仍存在明显缺口。
二、健康与自理能力成需求分层关键
调研还指出,健康状况与自理能力直接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选择。59.05%的受访者患有慢性病,这类老年人因活动受限,疼痛困扰,对健康监测、紧急救援等服务需求明显高于健康老人。与此同时,66.67%的老年人能够完全自理,相应的生活照护类服务需求较低,而自理困难群体则高度依赖相关服务。
这一现象揭示了养老服务的多层次和差异化需求,这对推动行业向细分和定制化发展迈进提供启示。
三、智能设备普及与适老化挑战并存
随着智能设备在养老领域的推广,59.05%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使用智能设备的经历。超过七成的老人对“智能设备看护”以及依托智能设备开展养老服务持中立及以上态度,表明智能养老具有较大普及潜力。
然而,调研也发现,仍有11.43%的老年人从未使用过智能设备,16.19%的受访者认为操作存在较大困难,凸显了智能设备的适老化不足。按钮小、界面复杂、操作流程繁琐成为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的主要障碍。因此,智能设备企业亟需加强产品的适老化设计和操作引导,让更多老人敢用、会用、愿用智能养老服务。
四、性别、年龄差异推动精准化服务探索
调研还发现,性别和年龄是影响需求差异的重要因素。女性老年人对情感陪伴服务的关注度明显高于男性。年龄分层中,50至60岁的年轻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更高,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更倾向于基础保障类服务,如紧急救援等。
这种需求的差异化为养老服务从“一刀切”的通用模式向“精准服务”转型提供了依据,推动行业结合用户画像提供多样化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。
五、老年用户视角:简单贴心设计是关键
张大妈,65岁,高血压患者,分享了自己的期待:“我希望有一个简单好用的手环,能够随时监测我的血压,一键操作,年纪大了,复杂的东西我弄不来。还有孩子们能通过手机随时看到我的健康数据,那他们也放心,我自己也安心。”
社区老年服务领域的李教授指出:“目前很多智能产品对老人来说门槛较高,如按钮太小、字太小、操作步骤复杂。未来,设计必须围绕‘简单’和‘贴心’进行,做到一看就懂、一学就会,才能真正惠及广大老年群体,发挥科技的最大效用。”
本次报告强调,要实现智慧养老的普及与高效服务,政府、企业及社会多方协同必不可少。政府方面,应继续完善适老标准体系,建立健全监管与服务规范,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;企业需精准洞察真实需求,将适老化贯穿产品设计全流程,提升智能设备的易用性和实用性;社区和家庭则担当使用指导与情感支持的桥梁作用,帮助老人顺利接入智慧养老体系。
只有多方合力,才能让智慧养老不仅是技术叠加,更是一场贴近老年人生活需求、充满温度和人文关怀的“暖心工程”,助力提升老年人晚年的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(责编:吴洪亮,二审:张凯波,三审:吴华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