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工作
学生工作

【暑期实践】公众遗体器官捐献意愿调查:流程、信任与家庭态度影响决策

时间:2025-08-18作者:徐子晰点击:10



2025年8月,为“无语良师”言团队在线上的关于公众遗体器官捐献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公布。数据显示,公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呈现多元化特征,既有积极支持的声音,也有因认知不足或顾虑而产生的犹豫情绪。调查结果反映出,推动遗体器官捐献事业需要从认知普及、流程优化、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入手。

在1086名有效受访者中,30.66%明确表示“愿意”捐献遗体器官,29.01%选择“不愿意”,而40.33%的受访者处于“不清楚/犹豫”状态。这一分布表明,公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认知和接受度存在明显分化。值得关注的是,犹豫人群占比最高,这说明通过科普宣传消除信息了解差异,深化大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理解,有望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捐献意愿。

调查显示,在愿意进行捐献而尚未完成器官捐献的人群中,阻碍他们登记捐献的原因较为复杂。其中,“流程复杂”以66.12%的占比成为首要障碍,反映出当前登记程序的宣传有待提升。与此同时,超过半数受访者提到了“法律或医疗信任问题”(56.83%)和“家庭阻力”(45.9%),表明制度透明度和家庭观念仍是影响决策的关键。


当被问及对亲属捐献意愿的态度时,42.17%的受访者表示“乐意支持”,41.99%选择“不乐意但尊重其决定”,两者比例接近且总和超过八成。这一结果说明,尽管个体态度存在差异,但尊重他人选择已成为社会主流观念。仅9.94%的“明确反对”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。而对此大部分持不赞成意见家属的顾虑是“情感因素”和“缺乏保障”,分别占52.58%和51.11%。提示相关工作需兼顾理性与情感需求。此外,“对医疗系统的不信任”占45.2%,也是重要因素。


关于未来3年内的登记可能性这个问题,35.45%的受访者表示需“进一步了解保障措施后再决定”,占比最高。此外,23.3%认为可能性“低于30%”,而10.31%有“90%以上”的登记意愿。值得注意的是,12.62%的受访者将“家人态度”列为决定性因素。这些数据表明,完善保障机制、加强家庭沟通或能有效提升潜在捐献者的积极性。


综合调查结果,公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认知和态度呈现多层次特征。一方面,部分人群已表现出明确的捐献意愿;另一方面,流程、信任、情感等现实问题仍制约着更多人的参与。未来,相关部门可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:一是简化登记流程,提升服务便捷性;二是加强科普宣传,增进公众对捐献流程和制度的了解;三是完善保障措施,消除后顾之忧;四是鼓励家庭沟通,营造社会支持氛围。通过多管齐下,遗体器官捐献事业有望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参与。

(责编:吴洪亮,二审:张凯波,三审:吴华岳)

地址:丽水市学院路1号 丽水学院医学院版权所有
制作维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