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工作
学生工作

【暑期实践】医学院团队开展急救知识认知调研与科普工作

时间:2025-07-22作者:李珍羡、柳晶晶、贾明誉点击:10

近年来,因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的意外事件频发,特别是在儿童和老年群体中尤为常见。为深入了解公众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认知现状,评估急救知识普及效果,医学院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,于6月24日至6月28日开展了为期5天的急救知识认知调研活动。本次调研旨在为后续开展精准化急救培训提供数据支持,同时提升公众急救意识。

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。线下调研主要在校园及周边区域开展,线上则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扩大样本范围。调研对象重点覆盖18-45岁的年轻父母、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。

问卷设计包含三个维度:急救知识知晓度、操作熟练度和学习需求。其中,知识知晓度部分设置了10道选择题,涉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适用场景、操作要点等;操作熟练度采用情景模拟题进行评估;学习需求部分则采用开放式问题收集建议。

经过对回收的15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,团队得出以下发现:

1. 认知水平方面:90%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海姆立克急救法,但能准确描述操作步骤的仅占29.7%。

2. 操作能力方面:仅18.2%的受访者能够完整演示急救流程,43.5%的受访者存在关键步骤错误,如按压位置不准确、力度控制不当等。

3. 学习需求方面:约一半的受访者希望获得急救培训,其中62.3%倾向于线下教学,37.7%选择线上视频学习。

在调研过程中,团队同步开展急救知识科普工作:

1. 制作并发放图文版急救指南200份,内容包含操作流程图、常见误区提示等;

2. 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演示,重点讲解婴幼儿与成人的急救差异;

3. 针对调研发现的常见错误,如按压位置偏差、力度不当等问题进行专项讲解;

调研中发现几个值得关注的案例:

1. 李女士(32岁):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,没想到具体操作有这么多细节要求。

2. 张先生(58岁):一直以为拍背就行,今天才知道对不同年龄要用不同方法。

3. 王同学(20岁):学校应该开设相关必修课,这是每个人都该掌握的技能。

基于调研结果,团队提出以下建议:

1. 急救培训应注重差异化教学,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专门课程;

2. 加强婴幼儿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;

3. 推广理论+实操的培训模式,提高教学效果;

4. 建议社区、学校等机构定期组织急救演练。

基于本次调研成果,团队将持续推进急救科普工作:一是建立急救科普类微信公众号,定期推送科普视频和推文;二是定期与社区合作开展急救培训活动,重点针对婴幼儿和老年人照护者。同时,我们将持续跟踪调研对象的学习效果,不断优化科普方式,提升培训实效性。

(责编:吴洪亮,二审:张凯波,三审:吴华岳)

地址:丽水市学院路1号 丽水学院医学院版权所有
制作维护